香港援建项目之“青年文明号走基层——走进西昌”培训会成功举办
(3)全面保障服务:解除投资方的后顾之忧全面审核资质,合作方需拥有光伏项目要求的相关资质;加入光伏保障计划的企业,将实现对所建设项目的质保承诺,保障项目投资方利益,解除投资方的后顾之忧。
常州天合光能媒体关系总监叶超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介绍,该公司联合常州本土的一家电商平台进行线上销售。唐毅说,德国的光照条件比江苏差,这也说明江苏光伏发电的潜力还很大。
国家能源局发布了2015年光伏发电建设的实施方案,江苏领到的指标是:2015年新增光伏电站建设规模达100万千瓦,加之即将出台的新电力改革方案,这些让江苏光伏企业嗅到了商机。人民网了解到,江苏已经有光伏企业布局电商渠道,进军民用光伏市场,而且卖的不是单个产品,而是私人屋顶光伏电站一站式解决方案。唐毅介绍,考虑到中国的居住形态,中盛暂时不会考虑进入B2C的光伏应用产品领域,而是将目标市场锁定为集群式的民用光伏电站和商业屋顶。但在光伏企业看来,分布式电站的确面临不少的挑战,主要是屋顶产权、使用年限、企业寿命等很多不确定因素,导致融资困难。通过保险,电站变成低风险的投资机会,比一些公司债的风险还低,这对将来的资产证券化很有帮助。
然而,这与去年江苏全社会高达5013亿千瓦时的用电量相比,分布式光伏发电贡献的能量还只是杯水车薪。中盛正在通过多种方式融资,包括成立基金公司、推广YieldCo循环资本模式、融资租赁等等由天合光能、中山大学主办,SPI、十一科技、木联能、华为、隆基硅(乐叶光伏)、solarbe索比光伏网、南度度节能服务网合作举办的2015年广东省分布式光伏论坛将在2015年3月24-25日在广州举行。
在分布式光伏融资领域,一些极具创新意识的企业逐步开始将光伏传统行业和移动互联网的结合,将光伏和互联网众筹金融创新相结合,将电商O2O模式跨界到光伏,这些要素的整合正在发生该项目占地面积约7000亩,分两期建设,每期各投资12.5亿元。项目完全投产后,年可实现平均纳税5000万元,解决就业200人。其中,一期计划今年4月份启动建设,9月份实现100mwp项目并网发电运营;二期计划2016年4月启动建设,同年9月实现100mwp项目并网发电运营。
该项目的建设,将充分发挥霍林郭勒市太阳能资源,加快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减少碳排放,改善地区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据初步测算,该项目完全运营后,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8.6万吨,二氧化硫0.94万吨,粉尘7.4万吨,氮氧化合物0.44万吨,节约标准煤11.6万吨。
3月13日,由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投资25亿元建设的200mwp分布式地面光伏发电项目正式签约落户霍林郭勒市。这也是霍市2015年成功签订的第二个10亿元以上的项目投资协议该项目的建设,将充分发挥霍林郭勒市太阳能资源,加快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减少碳排放,改善地区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清洁能源。项目完全投产后,年可实现平均纳税5000万元,解决就业200人。
其中,一期计划今年4月份启动建设,9月份实现100mwp项目并网发电运营;二期计划2016年4月启动建设,同年9月实现100mwp项目并网发电运营。3月13日,由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投资25亿元建设的200mwp分布式地面光伏发电项目正式签约落户霍林郭勒市。该项目占地面积约7000亩,分两期建设,每期各投资12.5亿元。据初步测算,该项目完全运营后,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8.6万吨,二氧化硫0.94万吨,粉尘7.4万吨,氮氧化合物0.44万吨,节约标准煤11.6万吨。
这也是霍市2015年成功签订的第二个10亿元以上的项目投资协议此次集中开工的17个项目,装机容量达205MW,总投资约20亿元,将进一步加快该市光伏推广应用步伐。
截至2014年底,全市分布式装机总规模达225MW,位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其中,完成国家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项目60MW,建设进度排全国各示范区第一名。实施走出去战略,帮助企业开拓甘肃、青海、新疆等西部地面电站市场。
【编后】近年来,合肥市新兴产业蓬勃发展。3月19日,合肥市中国光伏应用第一城阶段性成果发布会暨光伏应用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在光伏产业应用实践中,合肥市还在全国率先出台光伏度电补贴政策。2014年,全市光伏产业实现产值246.8亿元,同比增长69.9%,高于全市工业平均增幅57.6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贡献率为10.8%,已成为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光伏产品生产基地。正是充分发挥了政府的引导作用,搞好顶层设计,完善支持渠道,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让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共同发力,使光伏应用产业成为该市新一轮发展的亮点。合肥市积极构建先行先试创新体系,光伏造血式扶贫开创全国先河,成为合肥模式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截至去年底,全市光伏电站建设带动投资约19亿元,全年发电量1.9亿kWh,占全市全年工业用电量的1.5%,减排二氧化碳达15.6万吨,发电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达1.14亿元。近年来,合肥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我省能源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打造中国光伏应用第一城的目标,坚持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两条腿走路,光伏产业呈现勃勃生机。
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融资服务和产品,将光伏应用项目纳入节能考核、有序用电和合同能源管理补贴范围,探索光伏发电节能量交易等。龙头企业加速集聚,已拥有阳光电源、晶澳、通威、海润、中南光电、景坤新能源等30家生产企业,形成从多晶硅原料电池组件逆变器发电工程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将应用与扶贫紧密结合,在全国率先实施光伏下乡工程,300户扶贫光伏电站已全部建成并网。光伏电站被纳入美好乡村试点建设内容,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该市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和省节能综合性示范城市。创新地役权供地方式,支持光伏农业大棚、渔光互补、荒滩荒坡等电站项目建设,并在环巢湖设施、市政府大楼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光伏发电系统,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这些项目建成并网,年发电量约2.1亿度,每年可节约标准煤6.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7万吨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融资服务和产品,将光伏应用项目纳入节能考核、有序用电和合同能源管理补贴范围,探索光伏发电节能量交易等。
【编后】近年来,合肥市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合肥市积极构建先行先试创新体系,光伏造血式扶贫开创全国先河,成为合肥模式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创新地役权供地方式,支持光伏农业大棚、渔光互补、荒滩荒坡等电站项目建设,并在环巢湖设施、市政府大楼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光伏发电系统,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截至2014年底,全市分布式装机总规模达225MW,位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其中,完成国家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项目60MW,建设进度排全国各示范区第一名。
这些项目建成并网,年发电量约2.1亿度,每年可节约标准煤6.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7万吨。近年来,合肥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我省能源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打造中国光伏应用第一城的目标,坚持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两条腿走路,光伏产业呈现勃勃生机。
在光伏产业应用实践中,合肥市还在全国率先出台光伏度电补贴政策。3月19日,合肥市中国光伏应用第一城阶段性成果发布会暨光伏应用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正是充分发挥了政府的引导作用,搞好顶层设计,完善支持渠道,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让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共同发力,使光伏应用产业成为该市新一轮发展的亮点。2014年,全市光伏产业实现产值246.8亿元,同比增长69.9%,高于全市工业平均增幅57.6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贡献率为10.8%,已成为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光伏产品生产基地。
该市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和省节能综合性示范城市。截至去年底,全市光伏电站建设带动投资约19亿元,全年发电量1.9亿kWh,占全市全年工业用电量的1.5%,减排二氧化碳达15.6万吨,发电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达1.14亿元。
此次集中开工的17个项目,装机容量达205MW,总投资约20亿元,将进一步加快该市光伏推广应用步伐。光伏电站被纳入美好乡村试点建设内容,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将应用与扶贫紧密结合,在全国率先实施光伏下乡工程,300户扶贫光伏电站已全部建成并网。龙头企业加速集聚,已拥有阳光电源、晶澳、通威、海润、中南光电、景坤新能源等30家生产企业,形成从多晶硅原料电池组件逆变器发电工程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